返回

业界新闻

南国古建筑“论剑”云髻山价 高无人卖独缺“潮汕风”

2015年09月02日
  徽派风格的白墙青瓦,闽南特征的红砖大厝,镬耳高耸的广府建筑,干栏式瑶族民居,加上客家围龙屋,300多栋风格各异的清代、民国建筑将在几年时间内如同“华山论剑”一般,从各自的“故乡”出发,齐聚珠三角地区最高峰——新丰云髻山。

  记者近日从韶关新丰获悉,当地计划在保护云髻山原生态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从华东、华南多个省份迁建300栋具有南中国特色的古村落、古建筑群,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均从这些古建筑的祖地拆运过来,经过细致修复之后,在云髻山脚下重新构筑,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山麓古镇奇观”。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黄云伍 黄小广

  徽派古建筑 现身云髻山

  8月19日下午记者在云髻山麓看到,30多栋青砖黛瓦的古建筑主体部分已经修建完毕,檐牙高啄的马头墙表明,这些建筑带有鲜明的徽派特色。细细观看,梁柱、窗花、斗拱、藻井等木质建筑构件色泽大多偏暗,抱鼓石和柱础等石构件线条漫漶,显然久经风雨洗礼。

  云髻山古建筑建设项目的设计总监陈峻介绍说,项目出资人骆柱英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最开始收藏奇石,后来开始收藏房屋构件,窗花、石雕之类,最后发展到收集整套的房屋,十几年时间,陆陆续续收集到300多套建筑。”

  据陈峻介绍,300多栋古建筑最早建设于清中期,清晚期和民国年间居多,没有一栋是政府挂牌的“文物保护单位”,在收购时或因保存状况不佳、面临损毁,或由于旧房改造需要拆迁,房屋收购和拆除时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一砖一瓦被详细标号后才存入库房。

  地处珠三角与粤北山区过渡地带的新丰县境内多山,植被覆盖率接近80%,近年来当地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特色旅游业。一直沉睡在库房中古建筑也亟需找到一个“新家”,以焕发新生。双方一拍即合,古建筑异地重建项目随即在云髻山麓上马。

  第一批从库房中“醒来”,搬入云髻山的是徽派建筑。目前已有35栋古建筑在建,其中10栋已经完成主体及外装修,5栋正在进行内装修,随后其他几种风格的建筑也将分批“入住”云髻山脚下总面积9平方公里、各个区域相互独立的范围内。

  “这里距离高速公路出口只有15分钟车程,大广高速开通后,广州过来只需要一个多小时。”陈峻说,云髻山麓的旅游开发前景可期。

  五类古建筑 独缺“潮汕风”

  陈峻介绍称,300多栋古建筑主要包括皖南徽派建筑、闽南红砖大厝、广府建筑、干栏式瑶族民居和客家围龙屋等五种风格,徽派建筑主要收购于安徽、江西和浙江,尤其是古徽州地区,红砖大厝主要来自福建厦、漳、泉等地,客家围楼主要来自粤赣交界一带,广府建筑收购于珠三角地区,干栏式瑶族建筑多来自南岭山区,可以说所有建筑都是在原址收购的。

  近几年古建筑收藏日渐成为收藏业的“香饽饽”,古建筑的收购价也一路走高,动辄出现数千万甚至超亿元的报价;有些古建筑,即便是较高的报价,依然无法完成收购。

  陈峻说300多栋古建筑多数是南中国特色的建筑,其中潮汕风格建筑的缺失至为遗憾,“广东省汉族居民主要包括三大民系,广府风格和客家风格都齐了,独缺潮汕建筑,潮汕人非常重视乡土情怀,出再高的价格也没人愿意卖。” 编辑:健龙

   1

  老工匠难寻 重建难度大

  按照计划,300多栋建筑将在2018年至2019年“齐聚”云髻山麓,目前五六十人的建筑团队正在有步骤地施工,背后历史文化的挖掘也在同步进行。陈峻说目前项目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技术人员紧缺问题。

  “有些老房子原本状况就不太好,构件损坏严重,拆除和重建过程中难免也有一些损耗,需要使用新材料进行填补。”陈峻说建筑材料的补充并非难事,但技术条件过硬的工匠难以寻找,“拆除相对容易,标号之后原样重新建起来,其实不简单,尤其那些藻井和斗拱,一环扣一环,非常精密,很考经验和技术。”

  陈峻称,由于传统木作工艺的传承主要靠匠人之间的口传心授,年轻人不乐意学,即便有兴趣学习,也未必有充裕的实践机会,因此高水平的木作匠人就越来越少。

  据他透露,现在云髻山古建筑项目从全国各地的建筑工地挖掘来五六十位工匠,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他们的年龄还将越来越大,“我们对古建筑的迁建是一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泥作、木作匠人技术传承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需要保护。”

  古民居迁建 仍然有争议

  2013年,国际巨星成龙因为将自己收藏的4栋徽派建筑捐赠给新加坡一所高校而引发争议,有网友劝阻称这些古建筑还是原地保护为好,最起码也应该留在国内;有人认为捐赠的民居里很可能有文物,如属实则此行为违法;也有网友则表示理解,“这些古建筑即使在新加坡,只要得到妥善维护,对徽州文化同样也是一种传承,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向世界的一种展示。”

  成龙后来回应称:“请你们放心,成龙不会做犯法的事,更不会做对不起民族的事。”据了解,成龙捐赠的这批建筑均为普通民居,并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徽派木建筑“一直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捐献给新加坡,“只是为了替它们找一个好一点的归宿”。

  陈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古建筑是原址保护还是前往异地重建,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但基于国内古建筑保护现状,有些挂牌文物尚且缺乏资金进行维护,清中晚期和民国年间普通民居的保护更面临困境与难题。

  “如果没人买,很快就拆了,或者因为维护不善,自然倒塌,我们在收购古建筑的过程中就见到不少非常精美的古建筑,可惜都已经坍塌、腐烂,没有利用价值了。”陈峻说一栋古建筑需要很大的仓库来存储,存储成本非常高,很多建筑又不具备原地修缮或者重建的条件,迫不得已只能择地重建。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