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界新闻

龙岩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侧记

2015年10月15日
  今年以来,福建省龙岩连城县委、县政府重视做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安部关于印发《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全县文物古建筑分布特点,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强化责任落实,加大资金投入,整改各类火灾隐患,切实抓好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全面普及宣传防火安全知识,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筑起全县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连城县共有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培田村、芷溪村,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乡和名村——四堡乡、璧洲村,共有55处146个县保文物点,其中培田古村落建筑群、新泉革命旧址群、四堡书坊建筑群这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87个文物点,每年到达这些景区的游客人数从最初的1万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千万余人,旅游收入也从最初的50万余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万余元。此外,全县还有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个文物点,4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健全文物安全管理体系

  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导致诸多隐患增加,加之文物古建筑景区建筑密集,耐火等级低,大多为砖木、木制结构、防火分割设施欠缺,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惨剧。为此,做好文物古建筑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极为重要。

  年初,县政府将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纳入年度消防工作考核范畴,及时印发《关于下达2015年文物安全目标责任的通知》(连政综〔2015〕8号)文件,成立了以县文体广新局、消防大队为主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部署、指导协调、督导验收等工作,并抓好督促检查和问责追究。同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文物安全“属地管理”原则,确定17个乡(镇)长、240余个村(居)委会主任、47个馆藏单位负责人及居住(或所有、使用)户为文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行文物安全层级责任管理,履行日常管理消防工作职责,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定期加强防火检查和消防器材维护保养,进一步加强对村民群众的宣传引导,提高防火意识,确保文物古建筑群的安全。

  加强部门联合检查 预防遏制火灾隐患滋生

  为做好古物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连城县各级各部门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古建筑纳入网格化排查范围,明确网格员与景区单位日常消防安全职责,督促使用单位和居民及时整改电线乱拉乱接、检查巡查不到位、用火用电不规范、器材设施不维护等隐患。对55处的146个县保以上文物点分别进行挂牌和文物保护单位管理使用职责、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上墙。落实省保以上文物点日常防火巡查人员,巡查人员每周巡查不少于3次,重点加强节假日、红白喜事日的巡查,并逐一做好巡查记录。

  “文物古建筑群大部分为明末清初时建造,为土木结构,历经风雨,历史悠久,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小,道路弯曲狭窄,防灭火设施欠缺,原住居民生活生产用火用电存在的消防隐患多,火灾风险高。”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以夏季消防检查工作为契机,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所有文物古建筑单位场所消防安全进行专项检查。6月上旬和8月中旬,县文体广新局、消防大队、乡镇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先后深入辖区国家、省级、县级等文物古建筑保护单位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各文物管理单位对消防安全工作比较重视,消防状况普遍良好,但也存在一些火患,如个别偏远的文物单位管理不到位,灭火器陈旧,配置不符规范,电线未穿管保护及员工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薄弱等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联合检查组及时下发了法律文书,当场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并及时对相关负责人及管理人进行了培训教育夏季消防检查工作期间,共开展文物消防安全联合检查行动3次,检查单位和涉及文物保护周边场所46家,督促整改隐患33处。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改善文物单位安全环境

  在培田、芷溪、四堡等4个传统村落,各自已成立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乡村文物专职消防队伍,其他文物单位成立了8支义务消防队。目前,各专职消防队现有义务消防员10名,消防摩托车1部,手抬机动消防泵1台,消防水带、水枪等必要的消防灭火装备若干,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若干。

由福建省文物局为连城县配备的三轮消防摩托车落户培田古村落、新泉革命旧址群、四堡书坊建筑群这些景区。于2014年10月,省文物局再次为文物古建筑单位配发消防器材,由连城县文体广新局联合消防大队组成宣传服务队,分别到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培田古村落、新泉革命旧址、历史文化名村芷溪等4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内进行配发。与此同时,现场为管理人员们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及操作手抬泵方法,并在建筑内显眼位置张贴“禁止吸烟”、“灭火器使用方法”等消防宣传警示标语。此次活动,共为4家省级文保单位赠送手推式35公斤干粉灭火器50具,手抬消防泵4台。

此外,县政府明确由文体广新局落实对省保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器材、室外消防栓、消防水源情况的全面调查,从文物修缮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分片优化建筑布局,翻建电气线路、设置防火墙、拓宽消防车道、增设连片古建筑区室外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督促古建筑景区管理单位和居民区村委会建设水井、水池等消防水源,购置手抬机动泵、消防水带水枪等器材,为每户居民发放灭火器,在重点保护单位安装点式报警系统和水喷雾系统,并进行登记造册。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正在加快完成并实施培田、四堡、芷溪等古村落消防系统工程设计,培田的安防、防雷系统工程设计等。

“秋冬季节,也是火灾高发时期,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文物安全工作在整个文物工作中占有头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文物古建筑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此次为文物、古建筑群集中配备灭火器材,目的是要提高村民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加强硬件设施。”县文体广新局罗培琨副局长表示。

扩大宣传“覆盖面” 主动上门帮扶服务指导

在改变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状况,保护好这批历史文化遗产工作中,县文物局和消防大队执法人员都没少操过心,坚持把防火检查与宣传培训相结合,用心指导,帮助制定了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的《防火公约》、《消防安全宣传栏》等软件设施,同时成立服务队,坚持“查问题、促帮扶、共提高”的原则,及时查找古村落火灾隐患及问题,就地消化解决,提高古村防火灭火的能力。

针对农村抗御火灾能力差、消防设施缺乏、自防自救能力低、农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特点,消防大队每年定期给文物古建筑单位的专兼职和义务消防员、导游和当地村民进行1至2次消防知识培训演练,组织学习配有的手抬泵、水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的性能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并设立了消防联络点,供村民了解和学习日常消防知识,通过“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扶的方式,主动帮助制定灭火救援预案,指导消防队员开展演练,对演练中的一些细节,及时指出并作了进一步完善。1月下旬,培田古村落管理站带领专职消防队分批走进消防大队,接受消防安全业务培训,并现场学习操练灭火技能。

与此同时,文物、消防等部门结合文物单位建筑耐火等级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逃生自救能力弱等特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防火知识等形式,提高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真正做到服务到位,宣传到位,关口前移,全面筑牢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防火墙”。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