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界新闻

中国古建漫谈

2016年01月14日
  编者按

  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同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结构、布局、空间及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庸和谐

  “中庸”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个观念体现在古代建筑上就是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庄重的南北中轴主线,起着中枢神经作用。这一格局成为中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

  “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在古代建筑上还体现为不追求房屋过高、过大。因此,中国古代建筑从造型和体量上看,无论是帝王宫殿还是传统民居,总体上一直是向平面方向发展的,由间构成单体,由单体构成庭院,再由庭院构成建筑群,形成一种连续绵延于大地的感觉。

  儒教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但它过于束缚人性,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因此,中国的古代建筑虽然外观庄严雄伟,一切照伦理制度做事,但一般在建筑的后部都是诗情画意,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前宫后苑的格局。这内外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就反映了中国人外儒内道的生命观。它是与道家思想提倡修身养性、追求自由洒脱、讲究气韵生动相吻合的。此外,中国古代建筑在造型艺术上形成的飘逸、流动的感觉,让中国建筑产生了翼角起翘、屋檐曲线流动状态,即使是屋顶也呈现不同的弧面,这样使建筑的重量产生的压抑感消失了,符合了道家的“气韵生动”之说。

  恒变兼容

  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是悠久的、静定的。《易传》中所谓“可久可大”,《老子》中所追求的“天长地久”“深根固蒂,长生久视”,董仲舒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等永恒观反映在建筑上,则导致“守常”意识的产生。所以我国古建筑在建筑立面形象上,从秦到清代的两千余年中,台基、柱子加斗拱、大屋顶这三段式的基本造型依然如故。在平面组合上也往往不分使用要求,都以单体和院落沿地面向外扩展。梁柱组合的木构框架也从上古一直沿用到清代末期。事实上,对于木材的一些弊端,古人早有认识,而且随着工具的改进,我国古代的石结构建筑技术也并不亚于同期的西方国家,这点在中国许多寺塔、石窟和陵墓建筑上可以得到见证。

  总之,中国建筑在儒、道及佛家思想的影响下,既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体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又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在布局、空间处理上,体现等级的伦理观念,但在外在的庄严氛围下,却交织着浪漫的意韵,追求人工与天趣的统一、端庄与含蓄的统一、规格化和多样化的统一,更追求理与情的统一。所有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典建筑形成一种飞动轻快、精致典雅、舒适实用、富有鲜明节奏感和民族艺术特色的独特风格,并著称于世。

  典型

  北京四合院

  由房屋和墙围成正方形或长方形之院落,即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形成四合院,或无倒座形成三合院,并由多个院落前后或左右扩展,以门、回廊相连接,构成较大的建筑群体。这种布局形式,适合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宗法礼教制度需要,同时又与阴阳五行、风水学说相结合,使家庭成员在长幼、尊卑、主仆、男女之间,在房屋的居住使用上体现出来。

  北京正规四合院,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有的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在规整的四合院中,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体现着在居住环境中的“内外有别”。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清末民初,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这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中,住正房(北房)的一定是一家之主;东厢房又因为左为贵,由长子居住;而倒坐房一般是佣人来住。“尊卑有序”在四合院中得以完整地体现。平铺规整的院落组合,不仅具备了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还创造了接近自然、利于人际交往(本家、本族)的和谐状态,在小小的自我天地中,一家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

  从北京民居建筑来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山东曲阜孔庙

  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曲阜孔庙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与泰山岱庙天贶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

  它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以满足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一、四、五款而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曲阜孔庙扩大至现有规模,始于宋代,今日之布局则是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后形成的。庙宇总面积约327.5亩(合13万平方米),呈狭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米,贯彻旧曲阜县城南北,并将城池分为东西两部分。建筑模仿皇宫规制,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庙内共有九进院落,包括五殿、一阁、一坦、两庑、两堂、十七座碑亭,总共466间,其中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金代的一座碑亭。孔庙四周,有高墻环绕,配以门坊角楼,院内红墻黄瓦,雕梁画栋,古木参天。

  孔庙建筑通过与整个环境在形式和功能上的有机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有机和谐观。孔庙主体院落是中轴对称,以大成殿为中心,追求在“向心内聚”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统一。庙中所有的建筑首先着眼于总体布局,其次才考虑各单体建筑的处理,单座的门、楼、殿、庑在群体之中能充分显示出其作用。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