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界新闻

广东杏坛16座古祠堂被现代化改造 丧失文物价值

2016年01月27日
  “顺德祠堂南海庙”,顺德拥有丰富的祠堂文化,广受赞誉。日前,顺德区政协办公布一份名为《关于杏坛祠堂保护利用的建议》的调研报告。据该调研报告,近年来,由于投入大量资金,一部分知名度较高的祠堂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活化,但相当一部分祠堂损毁严重,甚至处于濒危状态。而由于杏坛祠堂众多,镇街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祠堂保护存在巨大的资金压力。

  事实上,去年7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曾对杏坛祠堂进行调研,发现杏坛仅登记造册的祠堂就有234个,但遗憾的是,杏坛目前有近一半的祠堂处于闲置、废弃等状态,缺乏有效保护活化。而记者注意到,针对祠堂保护活化问题,不少专家学者也有所微词,称保护祠堂文化并非一味砸钱重修,而是要了解其历史文化,再有针对性地修缮活化。

  现状

  229座进入文物名录

  一间祠堂浓缩一个宗族的历史。据记者了解,顺德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有祠堂229座,其中有文保单位69个。在10个镇街中,杏坛、北滘和乐从的祠堂数位列前三,其中又以水乡杏坛最多,共有72个,占全区总数的31.4%.

  在顺德,姓氏祠堂很普遍,过去基本上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祠堂。如北滘碧江村,得益于科举考试的成功,自宋代始该村出过26名进士和145名举人,多名门望族,祠堂文化也异常兴盛。据不完全统计,碧江村的祠堂群鼎盛时期多达200多座。

  去年7月,顺职院曾对杏坛祠堂调研,结果发现杏坛拥有的祠堂数量远远超过72间,仅登记造册的祠堂就有234个。据该调研,在水乡杏坛,高赞村祠堂数量最多,共有30个,但祠堂等级普遍不高,仅有一家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而逢简、昌教、麦村、龙潭等村居祠堂也较多,仅逢简村的祠堂就有省级文保单位1个,市级文保单位1个,一共有8个祠堂进入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众多。

  半数祠堂被空置废弃

  日前,记者走访杏坛、北滘等地的多间祠堂,虽许多祠堂近年来有过修缮,平时也有人看护,但不少祠堂大门紧闭,就算可进入里面也异常冷清,甚至杂草丛生。有村民告诉记者,只有到特定的节庆日子,这些祠堂才会热闹起来。据顺职院的《杏坛祠堂保护利用调研报告》,杏坛目前有近一半的祠堂处于闲置、废弃等状态。

  据顺职院的调查,杏坛祠堂空置率达到31.3%、基本废弃和已被拆除为15.4%,另外堆放杂物或其他用途的有3.3%,总计107个,反映出目前祠堂活化利用率普遍不高的一面。该调研组分析,在他们调研的214个祠堂中,建筑在完整性和原真性上的差别比较大,其中有62座破损地方多,维修难度比较高,如北水村的尤氏大宗祠和逢简村的存心颐庵刘公祠。另外,还有16座祠堂已被完全现代化改造,已丧失了文物价值。

  政协杏坛镇联委会提交的《关于杏坛祠堂保护利用的建议》指出,通过调研走访杏坛祠堂,发现杏坛部分文保单位祠堂和价值较高的祠堂,存在不同程度破损,急需维护,如尤氏大宗祠、存心颐庵刘公祠、梁氏宗祠、何氏大宗祠、东庄陈公祠、刘氏大宗祠、南庄苏公祠和荔圃伍公祠。

  活化

  修缮:花巨资重修祠堂

  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不少祠堂都有过修缮,面貌焕然一新。如北滘五间祠,从2007年起,顺德有关部门斥资2000多万元进行修复。“和之梁公祠”在逢简村一直占据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历时30年才建成”,2012年政府启动重修计划,历时一年完成修缮。

  目前,顺德对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区镇村三级按照2:1:1的比例出资,即区镇两级需承担50%的维护经费。由于祠堂数量众多,财力有限,杏坛面临不小的保育压力。如仅尤氏大宗祠、黎氏家庙和东庄陈公祠,3个宗祠已经纳入修缮计划,据保守估算,单修缮费用就超1500万元,这意味着杏坛镇村两级需要承担超过750万元的维修费用。

  据了解,为了保护祠堂文化,杏坛设立了专项资金,并发动社会力量。近年来,杏坛共筹集2000多万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右滩黄氏大宗祠、昌教黎氏家庙、逢简明远桥、古朗漱南伍公祠等总共13个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

  学者:祠堂修缮要了解其历史文化

  记者注意到,在被合理活化利用的祠堂中,多被用来做地方文化展馆、村民活动中心等。除此之外,不少祠堂则处于空置、废弃状态。对此,《关于杏坛祠堂保护利用的建议》指出,有条件的村居,利用祠堂分别成立文化中心和活动中心,条件不具备的可以二者合一。

  不过,不少专家学者对于当下的一些祠堂活化有所微词。佛山市国家级民间艺术专家梁诗裕对珠三角祠堂保护有过多年研究,梁诗裕曾表示,每个祠堂都有自己的特色,修缮时一定要研究清楚,包括建筑的体量、制式、历史文化底蕴等,如果有钱大肆重修,且没有用对地方,就是对祠堂文化的破坏。

  顺德本土学者李健明也表示,对祠堂的保护活化,要了解这座祠堂的体制和历史,了解它的一草一木,这些现在连很多本土村民都不清楚,这就导致不少祠堂表面上修得很好,却没有保留最原始的状态。

  特色祠堂

  黎氏宗祠

  位于昌教村坛头巷,建于清朝末年,占地20000平方米以上,房门多达99道,所以当地人一般称其为“三宅门”,也称“99道门”,寓意“长长久久”。现在当地还流传着一句颇有地方特色的歇后语:“三宅门的房门——数不清”。

  五间祠

  位于北滘的五间祠原名尊明祠,建造于明嘉靖年间或更早一些,是一座面阔五开间的祠堂,也是珍贵的岭南殿堂式古建筑实物标本。现存一路二进,首进头门阔五间深两间,第二进大殿阔五间,是顺德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五开间祠堂,十分罕见。

  乐从陈氏大宗祠

  乐从陈氏大宗祠俗称陈家祠,位于乐从镇沙滘村,占地4000多平方米,有大小正横侧门98道,是广东两间最大的祠堂之一。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奠基开始,每日近千人开工,花了5年时间才落成,其工程之巨在祠堂建筑史上实属罕见。

  黄氏大宗祠

  2002年被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黄氏大宗祠,是万历状元黄仕俊的家族祠堂,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祠堂占地近两千平方米,共有3座建筑物,是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由于顺德是广东状元数量最多的地区,而黄氏宗祠又是万历状元的家族祠堂,维修后的黄氏宗祠办成了状元博物馆,是广东首座以状元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