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建筑常识

有机建筑风格与拜占庭建筑风格

2016年10月13日
  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的意义

  有机建筑是一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生命的,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任何活着的有机体,它们的外在型式与内在形式结构都为设计提供了自然且不破坏的思想启迪,有机建筑与造型理论由“自内设计”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次设计都始于一种理论、一种概念,由此向外发展,在变化中获得形式,不仅如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类也是属于大自然生态的一部份,也不能超越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在对自然生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生态环境发展对未来的启示相当重要。 

  有机建筑起源 

  有机建筑是一种活着的传统,它正向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方向发展,它并非一种统一的运动,而是具有多元、反常、矛盾和善变的特征。有机建筑总是容易引起争议又难以描述,或是加以定义,所以领略观感知一座有机建筑的最佳方法就是全面地进行实地考察。 

  有机建筑有时也被称为“另类传统”,其历史长久而名声威吓,从古希腊一直延伸到新艺术运动时期。有机建筑根植于对生活、自然和自然型态的情感中,从自然世界及其多种生物多样性形式与过程的生命力中摄取营养。有机建筑中自由流畅的曲线造型和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强调美与合谐,与人的身体、心灵和精神融为一体。在一个设计良好的“有机“建筑中,我们真正可以获得心旷神怡的感受。 

  直线与直角构图的建筑模式之所以在 20 世纪占据了传统的地位,是由于大工业时代的维物主义价值观作用的结果。后工业带正在催生出一个新的世界,同时也是一种更为古老智慧的重现。有机设计观念的再生为思像带来了新的自由,也同时为未来带来了希望。有机设计将影向到设计行业的大多数领域,从工业产品到家具设计、照明与纺织品设计到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当这种情况发争的时候,有机设计就不再会是一种边缘性的设计风格。而是整体设计潮流的主流。 

  有机建筑不是一种怀旧的风格,而是一种极度迷人和富有灵感的,并将以一场新的国际运动形式再生,这场运动把尊重自然和对自然形式、潮流和体系的美好和谐的赞美结合起来。在新千年里,一个更为整体有机的世界形象正在形成,它需要一系列新的形式来表达自然本身的多样性和创造性。这种新的且令人兴奋的变革,就像一场冲击波正在席卷全世界,并且渐渐在改变未来世纪的建筑与设计。 

  有机建筑根源与观念 

  乡土建筑似乎生来就是有机的,它们挪用自然的形式与结构,简单开采用当地材料,更进一步,乡土建筑是人的生存、繁育以及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部份,它与土地和人类精神紧密相关。古埃及和希腊文明研究自然型态与人体,并将它们抽象为几何学。他们从圆、椭圆、三角形和矩形中得到和谐的比例已建造神和宇宙,并在他们自己及其自然、地球何宇宙之发展这种和谐关系,它们的主要成果包括发现各重几何型态、如黄金分割、对数螺旋形以及生命循环的基本曲线。 

  美国的有机建筑 

  然而,到了美国,有机建筑才开始走向成熟。总归来说,外在表现传达内在的意图,事刘易斯?沙利文对他著名的格言,形式追随功能的一种描述,这也是有机建筑设计的一个基本理念。受到芝加哥 H.H 理察森的马歇尔抵押公司宏伟的罗马风格的影响,它发展出在芝加哥礼堂中首次使用的巨大圆拱体系,以及独特的羽毛状和植物纹样的新艺术装饰风格,起初,它在一栋功能单一的钢结构办公楼的细部装饰上十分保守,后来他的作品逐渐成熟,继而能够将功能与装饰有机融为一体。 

  有机建筑的遗产,对许多人来说, 弗兰克?劳埃德?莱特是有机建筑之父。他不仅是一谓罕见的天才建筑师,而且也是一位魅力超凡的演说家、作家、教育家,并且鼓舞并带动许多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一同位设计理念加以创新。这种具有未来倾向的有机建筑将大量复染的元素融为一体。例如:俄克拉马荷州的巴维格住宅是一组连续的对数螺旋形开放空间平台,平台已索悬与中心立柱相联系。这些空间看起来像要公然反抗地心引力,彼此迭合,漂浮在室内水池上方,然而它们通过巨大的岩石砌体根植于大地上。 

  日耳曼的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传统的另一独立永络在日耳曼文化传统中奠定了根基。其中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日耳曼来自雨果?哈林。尽管他设计过一些重要的建筑,如 1924 年建在吕贝克 (Lubeck) 附近的迦高 (Garkau) 农场规划 , 发现一些类似的表现性做法 : 斜屋顶造型与巨大的构成元素和磨圆的角落成对比。几年前韩林已在柏林跟比他年轻四岁的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 共同执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他们参加1921年著名的斐特烈街 (Friedrichstrasse) 办公大楼竞图作品, 他们将类似有机手法用在造型创作。他表达一种信念,即每一个场所,每一项任务都暗示了一种型态,他认为功能来自自然与生活而表达方式则来自人类的才智,同样功能的形式贯穿于整个世界和历史过程。 

  德国的有机建筑 

  在德国的有机建筑最主要的代表之为汉斯?夏隆 (Hans Scharoun) 一生设计过大量作品,包括为私人住宅、公寓大楼、学校到战后柏林及其它城市的大规模重建项目。他不仅成功的诠释了哈林的有机功能主义观念 (Orgnic Functionalism) ,还将其应用于实践。进一步的通过对用地、功能需求以及更深远的社会意义所做的细致研究,他展出全新的空间体验与形式。在他最著名的柏林音乐厅中,全新的舞台设计将表演者置于大厅中心,四周是自由伸展的不对称的观众席,夏隆对于战后德国有相当大的影响,并且它的精神持续不断的延伸到世界各地。 

  有机建筑与设计宣言 

  ? 应当从自然得到灵感,它可持续、健康、环保和具有多样性。 

  ? 像有机体那样,从种子内部发育直到开花结果。 

  ? 存在于现实连续和不断创新之中。 

  ? 跟随各种自然的力量并且附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 满足社会、身体和精神上的需要。 

  ? 强调此时此地和独一无二。 

  ? 要像年轻人那样有朝气、欢乐和惊喜。 

  ? 要表达音乐的韵律和舞蹈的力量。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用各色云石、玻璃、彩色面砖进行装饰,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一座典型且成熟的拜占庭巨型建筑为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从内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内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拼成,柱子用绿色,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镶金,圆穹顶内都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这些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又和谐相处,统一于一个总体的意境:神圣、高贵、富有。从而,有力地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的魅力。这座建筑也就当然地成为了中世纪,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璀璨夺目,光耀千秋的杰作。后由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及拜占庭帝国的没落,该教堂被改为清真寺。故其对伊斯兰寺庙的定型,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拜占庭建筑及室内装饰,最初也是沿袭罗马巴西利卡式的形制。但到5世纪时,他们创立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制,即集中式形制。这种形制的特点是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形式,并以帆拱作为中介连接。同时可以使成组的圆顶集合在一起,形成广阔而有变化的新型空间形象。与古罗马的拱顶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现在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就是著名的拜占庭式教堂建筑。其特点是中央一个大墩,周围八个小墩排成方形,上面各有一个大小不一的穹顶。该建筑是世界宗教建筑中的珍品。

        圣马可大教堂也是拜占庭风格的精品,其始建于公元829年,重建于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教堂建筑循拜占庭风格,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座半球形圆顶。教堂正面长51.8米,有5座棱拱型罗马式大门。顶部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及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形图案。藏品中的金色铜马身体与真马同大,神形毕具,惟妙惟肖。教堂又被称之为“金色大教堂”。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