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界新闻

浙江德清:文物保护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2017年04月26日

  “原来工地上挖出文物,大家躲着我们,怕我们知道了要求停工。如今,我们通过项目评审提前介入,提前告知文保范围,且现在乡镇也想通过文物体现文化特质,常主动找我们出谋划策,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日前,在浙江省德清县博物馆,县文保所所长、博物馆馆长俞友良,副馆长陶渊旻感慨,现在比过去忙多了,但忙并快乐着。

  在这里,以文保为天职的县文博部门主动作为,在探寻城镇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双赢”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将文博元素植入小镇建设

  据介绍,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德清,是一座有近1800年历史的江南县城,全县有不可移动文物893处。去年7月,该县提出要按照“规划有个性、设计有文化、发展有产业”的标准,把城镇建设作为补齐“全域美丽”的短板进行攻坚,明确到2020年底要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内涵丰富、生态功能健全、江南风情浓郁的“美丽城镇”。

  德清县文广新局局长姚明星表示:“文化是城镇的魂、代表城镇的形象,但用什么形式呈现,往往是乡镇的‘短板’,而这‘短板’恰恰是文博部门的‘长板’。如何在美丽城镇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我们主动作为,在服务大局中发挥文博人的特殊作用。”

  近日,春雨潇潇,记者随陶渊旻一起走进德清“二都小镇”的防风文化展示馆和建于西晋的防风祠,还查看了祠前立着的石碑。石碑上刻五代吴越王钱缪《修建风山灵德王庙碑记》(灵德王是钱缪为防风封的号,风山即防风山)。以祠堂为中心,西面为防风文化主题广场,东面是古朴整洁且具本地特色的民房,南面是融入防风文化元素的二都老街及小桥流水……独特的文化韵味扑面而来。

  “开始时,我们也没头绪,县文保所、博物馆帮了大忙,不但提供文化依据和方案,还帮忙落实。县文保所所长俞友良是直接联系我们镇的文博专家,遇到问题,可随时请教他。”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蔡蓉说。

  蔡蓉提到,早在防风文化主题广场项目评审会上,设计者原想把鸡首壶作为文化元素植入,俞友良就投了反对票,“德清窑不在下渚湖,不能代表下渚湖文化”。现在依靠文博专家的指导和把脉,“我们通过挖掘整理防风历史文化,将这些文博元素植入二都小镇的打造中,使这里的每一物、每个点都有了故事……”

  文物守望者变文化“策划师”

  在陶渊旻看来,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所谓“规划有个性”,就是要凸显每个镇的文化元素。“城镇要开发,我们要保护。两者如今已在县委、县政府‘文化自觉’的统领下,和谐共融了。”

  如何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发挥“长板”作用?“首先,我们统一了思想,县文保所、博物馆全体人员分片包干,将全县各乡镇的文化元素‘过筛子’,全面梳理后,起草了一份题为《如何在美丽城镇建设中体现文化元素》的报告。”俞友良说,报告不但回答了城镇建设应该“有什么”,也回答了应该“怎么办”;有文物的地方,借助文物来体现文化元素;没有文物的地方,用文化痕迹来体现特色。此报告得到县领导认同。

  “以前,城镇建设项目评审会从来不请文化部门参加,如今请我们出席建设评审会已成常态,我们从文化和文物保护的角度把关,对城镇建设规划提出建议和意见。”德清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梁建红说,如德清二都小镇开建后, 就多次请文保所、博物馆专家去现场指导。

  据俞友良介绍,现在文博专家们常被请去城镇建设项目评审会或施工现场策划或“把关”,与乡镇干部、设计人员面对面沟通,纠正规划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让文博人分外忙碌,但这样的存在感让他们乐此不疲。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德清境内河道密布、古桥众多,至今有列入国家和省级文保单位的十二座宋元时期的石桥仍保留完好。拥有多座古桥的新安镇新桥村,3年前曾在俞友良建议策划下,建起“桥文化博物馆”。这次该村作为“美丽乡村”的提升村,要在村口树村标,这可难为了支书沈文松等村官。他向专家俞友良求助,老俞便带着罗永昌、费胜成等专家赶到新桥村。根据该村历史和特色,他们拟出了“通途标杆,福韵新桥”“千亩方塘,古韵新桥”等多条村标,最终村委选定“千亩方塘,古韵新桥”。如今,这条村标立在村口,分外醒目。

  德清县钟管镇曲溪村支书沈新华说,该村要办曲溪湾潘氏中医外科博物馆,文博专家从筹建开始,就介入主题选择、内容论证、文字和展品设计指导和帮扶。新市镇宋市村也要建陈列馆,村支书张兴旺找到了俞友良,老俞带着团队再次出发。村里原想做以苎麻为题材的陈列馆,专家们考察后发现,村边有苎溪漾,其物产丰富,绝不仅有苎麻,便提出建一座苎溪漾文化陈列馆,该村即按建议制定了规划。

  经过“文化智囊”的指点和参与,德清县“一镇一品”正在形成,文化元素日渐凸显魅力。如莫干山镇的庾村老车站、民国图书馆、黄郛藏书楼,让人似有历史穿越感……

  姚明星说:“美丽城镇建设,是文博人展示才华、体现价值的大好平台。” 俞友良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我感觉很好。”在美丽城镇建设中,德清文博人大显身手,让更多文物“活”在了乡村大地上。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