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界新闻

考古学家王巍:“摸金校尉”是考古公敌 更是民族文化罪人

2017年12月20日
  希望改变中原相对沉寂的现状

  从2017年4月正式受聘河南大学到此次牵头成立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王巍已经在河南工作了近8个月。这样的选择,和他的研究方向不无关系。王巍说,谈及夏王朝、商王朝的问题,没有哪个区域能像河南这样浓缩了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说,在夏商时期,河南是大半个中国史。如果河南的夏商考古搞不清楚,那么中国的夏商考古就没法发展”。

  在王巍看来,要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无论如何也绕不开河南。我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但是在距今5000年——4000年的这个时间段中,相比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及辽河流域等区域,中原地区的重大发现较少。这就形成了中原周围历史遗迹非常丰富,中原地区相对沉寂的现状。他表示,自己来到河南工作,是希望能够加强河南文明起源研究,联合其他大学、嵩山文明研究会和省、市考古机构等单位一起,努力改变这个相对沉寂的现状。

  想要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研究古代文明的意义也在于此。”他说,我们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乃至思维方式。“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靠一些标签化的东西是无法解决的。”

  在他看来,中华民族的辉煌文明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为何是在核心区域在中原地区,这不仅是河南和中国人民关心的话题,也是世界范围的人们都关注的。“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历经坎坷而绵延不绝,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需要用国际视野来看我们的文明。”他说,这也是成立河南大学古代文明研究的初衷。

  “成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我有一个愿景就是把中国古代文明推向世界。”他说,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世界,促进世界文明的深入研究。“我们会和世界不同区域的古代文明研究专家一起,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甚至可以联合开展一些世界范围的重大课题研究”。

  盗墓和考古没有区别的观点“大错特错”

  作为考古学家,对于考古知识的普及,也是王巍很关心的话题。近年来,在文学影视领域,出现了一股“盗墓热”,受这些作品的影响,有一些人把“考古”和小说里盗墓的“摸金校尉”画上了等号。

  “这种现象的出现,让我们这些专业人士感觉很复杂。”在王巍看来,没有专业背景做支撑的各类虚构的盗墓类小说和影视剧,会对公众产生误导,混淆了考古和盗墓的本质区别。鉴宝类节目引发了藏宝热,但片面突出了文物和古董的经济价值,甚至有虚高的成分。

  王巍强调,盗墓和考古没有区别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文物最大的价值是它所在的那个位置和周围环境的关联。古代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是靠墓葬中的物品放在一起整体表现出来的。”考古发掘是一门科学研究,通过非常严谨的方式获取各样的信息,来复原我们的历史和古代生活,而盗墓贼就是拿出来他们需要的古董,这就会毁掉其他大量的信息。

  “很多盗墓分子为了掩饰犯罪痕迹,将墓葬炸掉或者烧掉,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这就如同几个强盗从故宫拿走了他们认为最值钱的东西后,再一把火烧了故宫,损失难以估量。”他说,盗墓行为不仅是考古公敌,更是民族文化的罪人。

  普及考古知识 博物馆是重要阵地

  “通过考古讲好文物和遗迹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巍说,“考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可以正确引导民众去关注这些古迹和文物所反映的古代文明,去了解我们祖先的发明创造和衣食住行与现在生活的关联,也是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不仅如此,在王巍看来,考古虽然是研究人类社会的过去,但研究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处理当下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将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借鉴和教益。

  “毋庸置疑,普及考古知识,博物馆是重要阵地。需要用老百姓听得懂、有兴趣的方式。”他说,目前,大部分博物馆还停留在文物前面放个牌牌,注明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出土等,“这是标本式的展示,是给学者看的,不是给老百姓看的。”他认为,评价一个博物馆的好坏,要看展示的文物是不是让普通人“能看懂、有兴趣、得教益”,“只有站在老百姓和参观者的角度去解读,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诉说历史,引人入胜”。

  近日热播的《国家宝藏》,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王巍认为,这样的节目是值得称道的,可以引发公众对考古的兴趣,还能把大家引导到博物馆这样正确的渠道。“但在博物馆日常实际操作中,无须花费很高的成本来展现‘高大上’。”王巍说,每一件东西都是人创造的,都有故事。一只锅是怎么用的,桌椅板凳是如何发展演变的……这些只需要在解说和图片上用心,就可以解决。“不用那么高大上,仍然可以饶有兴趣”。

  考古专业学生也可以写考古小说、通俗读物

  “文物、历史要用讲故事的方法讲出来。”王巍说,这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只有深入了才能浅出,通俗是一种境界。“文物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意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知识。”他说,让普通人从了解自己祖先的文化开始,发自内心地去感受我们文明的辉煌和丰富,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文化自信。

  一方面,缺少专业背景知识的盗墓类作品对公众产生误导,另一方面,向公众普及考古知识的通俗读物又很少。“考古小说、通俗读物,老百姓很感兴趣,但恰恰是目前很缺少的作品。”他说,考古专业和文博专业的同学,如果有比较好的文笔,完全可以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充分的想象,构筑故事情节,写出高质量的历史小说、考古小说,来普及历史文化知识。

  此外,在他看来,考古遗址公园让老百姓可以体验、模拟发掘现场,复原出土文物,也是发挥考古诉说历史、传承文明作用的有效途径。“这是一种让民众、政府和学界都很有积极性的做法。”他说,比如,郑州商城遗址就是一个很好的国家遗址公园项目,这些年做了很多复原工作,他预计,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郑州商城遗址会有大变样。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