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建筑常识

唐代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的特点

2018年04月12日

古建筑木雕在中国的木雕技艺中首屈一指。作为木雕技艺的一个分支,古建筑木雕的技艺要求更高,技法也要更加精湛,俯仰可视、浑然天成。在南安,就活跃着不少古建筑木雕大师。

在一个秋日温柔的清晨,顺着村民指引的方向,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区成功街的南安市祥兴雕刻研究所,这也是记者与古建筑木雕大师李良斗约定的采访地点。知道记者此行目的,这位花甲老人一早便在此等候。

细说与古建筑木雕的缘分,李氏木雕并非世代传承。李良斗的父亲是一名木匠师傅,对古建筑木雕并不熟通,但父亲为人豪爽、交友广泛,“当时经常有一些古建筑木雕的师傅来家中做客、喝茶聊天。”

1974年,18岁的李良斗高中毕业,适逢“文革”时期,考大学的计划也就搁置了。“总要找个工作解决生计问题嘛。后经父亲介绍,我进入了南安市工艺厂,开始了我的木雕人生。”李良斗说,父亲当时将他托付给一个经常来家中做客的古建筑木雕师傅。

或许是天性使然,李良斗一进入工艺厂,就对古建筑木雕产生极大的兴趣,虽然他刚开始并没有木雕功底,也没有系统学过美术知识,但学起木雕来,可是有模有样。“可能正是这份天赋,得到了当时的省级木雕师傅郭捷元的青睐,收我作了徒弟。”李良斗说。

名师的点拨,加上自身的天赋与刻苦,李良斗在学徒期间就已经熟练掌握了传统木雕以及古建筑木雕“大木”和“小木”的基本功。1978年更是代表南安参加了全国工艺美术展,并被派往福州雕刻总厂学习培训,后得到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郑国明等指点。

本着对古建筑木雕的执着,李良斗于1996年底创办了南安市工艺雕刻厂,同时还被聘为福建省工艺雕刻专家委员单位。“那时,除了每天要出去跑订单,同时每天还要坚持七八小时的雕刻。”回忆当时,李良斗笑着说。

采访之余,李良斗带着记者走出茶室,来到了雕刻厂。一进门,记者就看到李良斗的徒弟蔡师傅在为一座观音法相修光,一张桌,一把椅,20多把大小不一的刻刀,蔡师傅一做便是一天。

“这是最近新雕的秦叔宝像,一般用来作门神。”李良斗带记者来到一座半成品的木雕前,一边雕刻一边向记者讲解。秦叔宝面相柔和,但毕竟是武将,又放置在门神位置,所以面部要有些棱角,这样才显得人物传神,所以要用平口刀来刻,因为它产生的线条凌厉简洁,而圆口刀则会产生曲折委婉的衣纹效果。几刀过后,刚刚还面目模糊的秦叔宝像瞬间传神起来。“真是鬼斧神工,太神奇了。”看着李良斗的精湛刀工,记者啧啧称奇,这让历经沧桑的李师傅显得有些不好意思。

作品受到马来西亚副首相赏识

细数李师傅的作品,无一不让记者惊叹。在雕刻厂的一处角落,记者看到了一幅刻有“双龙戏珠”图案的屏风作品。“这幅作品已经完成了初稿雕刻,接下来就是修光,所谓修光就是将雕刻品细致修缮。”记者观察到,修光环节不像初始雕刻那么大刀阔斧,更多的是细致入微的小雕小刻,如涓涓流水一般,大有“行云流水”之意。

欣赏完精湛的雕刻技术,李良斗便带着记者走向雕刻厂的深处,刚一靠近,记者便看到大大小小陈旧的古建筑木雕作品,“这些都是一些老寺庙新建后拆下来的旧品,我看着它们颇具文物价值,便收藏了。”李良斗深深地叹了口气,“你看这块,是清朝道光年间的木雕,在安溪一个古寺庙被拆下来,我专门跑过去买了回来。”李良斗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这些收藏来的木雕物件,不仅满足了李良斗的收藏乐趣,还可以学习上面的雕刻技巧。“比如这块作品上面的中国龙,层次鲜明,栩栩如生,十分值得借鉴。”李良斗说道。

2002年,李良斗承制了马来西亚佛州新山6.36米济公大佛、德济堂的牌楼、门神、狮座等精美古建筑木雕。“这个项目很大,我需要每天雕刻10多个小时不停歇,特别是一些小部件更要力求传神。”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建成后,一度受到了《星州日报》、《中国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争先报道,更受到马来西亚副首相、内政部长的高度赞誉。

2012年,李良斗创办了南安市祥兴雕刻研究所,如今的他,依旧坚持每天拿着刻刀,敲敲打打,做着木雕的雕刻。蔡师傅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里,李良斗就是一个“木痴”,从高中毕业那年拿起刻刀后就从未放下。从艺40年来,李良斗的木雕作品可达上万件,其中包括古建筑木雕作品以及木雕工艺品等,而比较知名的古建筑木雕作品有百余件,布及国内大小寺庙宗祠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寺庙。“这些作品多数获过奖,达上百个奖项,如今一般是用于收藏。”李良斗骄傲地说。

40年带出一批木雕“传承者”

除却古建筑木雕的工艺价值及制作过程,其实它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间还有密切的联系。“古建筑木雕是一项雕梁画栋的创作,创作的内容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息息相关。”李良斗说,“你看这块木雕,上面雕刻的是一株梅花,主要是赞颂居士主人的君子节操。”

据李良斗介绍,近些年来,他去参观许多古建筑木雕作品,在雕刻内容上都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记得在北京参观过一个古建筑木雕,上面的雕刻主要以中国龙为主题,如飞龙在天、双龙戏珠等,边上还有一些吉祥的图案,如鱼和喜鹊,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李良斗说。

不仅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古建筑木雕的设计者,更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李良斗告诉记者,莲花的意象既有出淤泥而不染之感又有花开并蒂、早生贵子之意,“还记得在安徽的一处古建筑木雕群,我去细看上面所雕刻的内容,所表达的含义是花开并蒂,但上面只有一朵孤立的莲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再精巧的技艺也败给了文化上的漏洞。”

“如今,大泉州地区做古建筑木雕的有2000多人,但质量以及学艺上良莠不齐,很多都是靠机器完成木雕工艺,手工艺的传承岌岌可危。”李良斗颇感无奈,“木雕的雕刻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技艺,需要多年的磨砺和细心的领悟,现在很多年轻人很难坚持,导致了传承人才的断档。但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本着对古木雕的信念,从艺40年来,李良斗也带出了一批传承者,其中,从事古建筑木雕、佛像木雕、木雕工艺品就有26人。

□老手艺

档案

古建筑木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艺术之一,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流传至今。现今,泉州等地在修建古厝和祠堂、庙宇等时依旧采用古建筑木雕技艺,其中《桃园三结义》《蟾宫折桂》《五子登科》等传统古建筑木雕作品依旧沿用至今。这种技艺或兴起于周代,文化积淀深厚,体现了中国祖先崇乡重祖、开放包容的精神。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