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业界新闻

浅谈中山现存古建筑的风格特点

2020年02月20日

中山古称香山,是著名的侨乡。中山保存下来的大量古建筑既带有中原特征,又有岭南特色,多以木架结构为主体,包括民居、祠堂、庙宇、书院、牌坊、塔阁、石桥等。中山古建筑融入了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香山本土文化于一体,可谓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中山古建筑艺术的魅力吧!

中山现存的古建筑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清代中山的房屋沿袭明代形成的砖木结构,多采用水磨青砖砌墙壁,穿斗抬梁木构架,风火墙为硬山式装饰,屋脊上饰有坭塑、灰雕等装饰,窗门上多有“口彩”装饰。

房屋布局方面,多以大家庭为单位的封闭式单间住房布局,俗称三间堂、五间堂、九间堂等。

清末,中山的大集镇及沙田区,相继出现了碉楼式和骑楼式的建筑,这与中山出国的人多和出国早有关。过去,民田地区的乡镇,邑民多有出国谋生,一些侨胞将西方的建筑文化带回了中山。当侨属去信海外的亲人,告知家乡被贼人入屋打劫,海外的亲人则带钱返乡,在祖屋旁建起仿西方国家城堡的碉楼。

碉楼一般高三、四层,可贮存粮食、贵重物品等,亦可防火、防水,其他乡民见此,纷纷仿效,于是中山的碉楼式民居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在清未到民国期间,中山的碉楼式民居多达三千余间。

中山骑楼式欧陆风格建筑特色的民居也不少,如先施公司创始人马应彪的故居“马公纪念堂”,永安公司创始人郭乐、郭泉兄弟为其父建成的“沛勋堂”等,都是仿西方国家骑楼式的建筑。商业买办、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华侨在海外的贸易,他们回乡置办产业的同时,也将西方国家的建筑艺术引进了中国。

由于归侨回家乡定居较多,他们将各国的建筑风格带回家乡,结合传统的建筑,融合为仿哥特式、仿西班牙式、仿美、仿英钟楼式、仿日式等等中西合璧式的住宅。在今天看来,这些房屋都不是那么新颖了,但是在一个世纪前,这些房屋,不管是建筑的模式、结构和建筑艺术,都是起着领先地位的。

建筑结构决定了装饰手段。从明代开始,中山的民居主要建筑多是采用石、砖、木作原材料,因此石柱、石枋、石柱础、门窗框、雀替、栏杆等构件上,多采用石雕的装饰手段;室内的梁、枋、神楼、神龛、花罩、屏封,及门窗、遮檐板等木构件上,多采用刻划、浮雕、镂空通雕等木雕装饰,神楼、神龛、檐板等木雕构件多贴上金铂(金漆木雕);屋脊、风火墙、墙楣、门窗额框等部位多施加灰塑和灰雕作装饰,如灰塑鳌鱼、麒麟、金鸡、人物花卉、博古纹等。

大户人家的民居,在大门的墙楣、漏窗及门官神龛等处,都置有砖雕装饰。华侨的祖居及后期的碉楼民居建筑中,出现了一些以彩色、车花等纹饰的玻璃花窗构件,多用在室内厢房、花罩、屏封等地方。

大户人家或书香世家的民居,室内的屋檐下或墙壁上,都有水墨或水彩画,内容多是人物、花卉、山水鸟兽或诗词歌赋等。除此以外,一些较大的华侨民居建筑,多采用西方国家的装饰,如置有喷水池、仿罗马、希腊、巴洛克式等水泥雕塑的装饰等。

古建筑中的“口彩”,实质上是借用图形原有的意义,表达房屋主人的理想图象。比如在庭院中的圆门左右或窗口的上方,用灰堆塑花瓶图案,则代表平安;在屋檐下、窗边等饰上书卷图案的灰塑或绘图,则代表书香文人气息;在漏窗中绘上或塑上蝙蝠、蝴蝶代表“福到”;塑上双钱图案代表钱财;塑上海棠代表宝贵;塑上葫芦代表吉祥;塑上麒麟代表多子等等。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