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知识:什么是开间?中国古建筑中的开间有何讲究?

2021年11月04日

“琼台玉馆照青红,梦断思陵桧柏风。三十二门金锁合,年年春到扫梧桐。——《故宫》”

华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在如此悠久的历史当中,带给后世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演化之下,出现了太多的文化,让华夏大地充满了别样的文化底蕴,在如此繁星点点的底蕴当中,当属古代的建筑留给人们的感受是颇为震撼的。

而古代建筑也是经历着各朝各代的交替而不断在演化着,在如此反反复复之下,古代建筑才最终形成一个基本的框架,并且对于古代建筑的建造细节也是极为讲究,并非随意搭建,在一座建筑当中,最为基本的就是“见”,以至于这样这个开间也是颇为讲究!

01

何谓开间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都,是遗留在世界上最为久远的古文明国度,遗留了很多先人先朝的智慧,除了一些珍贵的文物以外,那能够带给现代人视觉冲击的绝对就是遗留至今的古代建筑。

当然,能够遗留在现世的古代建筑,自然是极为珍贵的存在,并且制造工艺连现代科技也难以效仿,也绝对不敢保证能够保存百年、千年之久,这不得不感叹古代先辈的工匠技艺究竟达到了怎样的鬼斧神工的地步!

作为古代建筑来说,现在最为普遍存在的我们印象当中的就是方形建筑结构,而就是这样的方形结构,每个细节都是有特殊的名词,并非现代那般敷衍带过,古代建筑的规格也是有所讲究,那就是长边为宽,短边为深。

而中国自古代以来,一直在古代建筑当中,讲究的就是要坐北朝南,所以在建造建筑时,会采取这样的方位进行建设,为了融合这样的建造方式,一般东西方向就是为宽,南北为深,大多如此。

鉴于古代建筑的技艺与现代建筑技艺的区别,在古代建筑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建筑的框架大多是以两榀结构为框架进行围合搭建的区域,最终形成一个能够适宜人所居住的地方。

而这样的建筑得益于这样的建造方式,所以古代建筑便有了以“间”为单位的形式,而一间的深就表示为“进深”,宽则是表示“面阔”。

02

阴阳五行

当然这样的建筑自然是不能够随意搭建,这其中自然是颇为讲究,现实讲究在数量上的开辟,绝对不是自己想要建造几间就能够建造几间的,在建设“间”时,势必要考虑到传统古代建筑建造的“依据”。

这个“依据”就是古代最为讲究的阴阳五行的学说,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番考究之后才能建筑,而古代人民也是深信这样的讲究,能够改变家族的命运,从而躲避灾害,带来荣华富贵。

在阴阳五行融汇的学说当中,其中对于建筑的规模最为关键的就是“术数”,而“术数”讲究的就是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阴阳并济,方可达到调和之措。

而在阳,也就是在“奇数”当中,最大的就是九,所以在古代人印象当中,九的规格最为崇高,除了九为尊贵的数字之外,还有一个“奇数”也是极为特殊。

那就是“五”,“五”这个数字对于古代人来说就是与“九”一般,有着很好的寓意,并且在相互结合之后,更是能够获得最为吉利的数字,所以在九五的搭配之下,往往象征着最为尊贵的代表,如我们所熟知的皇帝就是被尊称为“九五至尊”。

在“九”“五”搭配的古代建筑当中,最为让人熟知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北京天安门的城楼就是这般如此,面阔九开间,进深五开间,可见其在古代人民的眼中的地位究竟占据在何位置。

03

使用等级

既然在开间上决定着一个建筑的规模,那么在古代人民的眼中,这样的规模往往决定了怎么样的人群对应怎样的规模建筑。

在演化的过程当中,逐渐出现了很明显的等级差距,尤其是平民与有权有势的人当中,所能够居住的规模等级就从来不在一个层次之上,后来在这样的等级划分之下,王朝开始规定在任何人当中,不得逾越等级使用不符自身身份的建筑。

如对于“九五之尊”的皇帝来说,当然是居住在宫殿当中,作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建筑群的故宫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点,在故宫当中,便出现了很多的以九为“阔”,以“五”为深的开间。

有些许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故宫的建设时,依旧从最高规格的九开间,一度发展到了十一间,这样的规格只能是帝王居住的等级建筑。

而在权臣和封官进爵之间,就是只能够使用较“九”开间低一等的“奇数”建筑,就是“七”开间,而单独的“五”开间则是一般的官员居住,可见在古代官员之间,还是一定的划分。

而作为平民使用的就是最为低等的“三”开间,这样的规模依旧是很小的了,即使在一般般的家庭当中,规模也就是这般,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而开“奇数”的“间”时,有的家庭也是会较为讲究一点,那就是为了能够在便于在其中挂上一些喜爱的字画或者是“联”,以此来装点建筑。

结语:

古代建筑大到屋檐,小到开间,无论是什么细节,都给人一种很讲究的感受,可见在悠久的历史推动之下,古代的建造行业逐渐形成了一套鲜明的体系与制度,这样的古代建筑细节还是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参考价值,也许正是这样的精致工艺,才能够保持建筑能够在世上存在百年、千年之久吧!

最重要的是这些建筑见证了每个王朝的兴盛与衰亡,是一个历史的沉积之作,即使现代工艺能够复刻,也难以有这般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建筑史》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