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建筑历史

木建筑寿命短,可国内现存的四座唐代木建筑,为何能留存千年?

2023年11月30日

现代建筑的理想寿命一般是50年,这是混凝土、砖混结构住宅的合理使用年限。

这样一比较,古代木建筑寿命更短,毕竟木头结实度无法和混凝土比,不容易保存,洪水、火灾、雷击,哪一个都足以致命。

可有这样4座(也有说3座半的)唐代木建筑:

五台山南禅寺、广仁王庙、五台山佛光寺和天台庵。

它们个个历经千年,是国宝中的国宝。

为何它们能躲过千年,保存至今,让我们有幸在今天,还看到大唐盛世的建筑风采,感受千年历史的沉淀。

今天就来一起看看。

1.气候干燥、寒冷

现存的四座唐木建筑,都在山西。

山西这座北方大省,气候干燥。夏季干热、少雨,冬季严寒,冬天平均气温,能比北京低10度。

这种气候,对人不友好,可对木建筑来说,简直就是沃土,很适合古建筑的保存。

木头很怕潮湿多雨,那会加快木头的腐烂。

就像湿润多雨的南方地区,再好的木构建筑,也经不住气候的一点点侵蚀,受潮、长霉,都是常事。

干燥与气温低,还使白蚁少,而白蚁一直都是木建筑的天敌。

白蚁的生长温度是15-40℃,吃木头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而山西夏季干燥,冬季寒冷,平均只有-3.5~10度。

气候条件成功将白蚁阻挡在外,相当于给木建筑建起一座天然保护屏。

2. 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山西属高原,山脉多,太行山、吕梁山、五台山等横穿省内。

多山的地方,相比平原,交通就费劲了很多。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从敦煌壁画里找到线索,于是按图索骥,乘火车、坐汽车,最后骑着毛驴,进入五台山后山。

历经万难,他们终于发现了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

他们知道,交通便利的城市,是保留不下年代更久的古建筑的。唐代建筑,一定藏在人少地偏的地方。

山多对人不友好,可对建筑保护来说,简直是幸事。

这很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的,世间绝美的风景,往往都在人迹罕至处。

3.人们保护意识强

“人和”是中国人眼中成事的关键,这在唐代建筑的保护中同样适用。

一方面,对保护古建筑这事,当年山西军阀阎锡山,可以说功不可没。

没有他的重视,可能很多古建筑当时就毁了。

20世纪初,很多城市、县城还都有城墙。可军阀混战中,毁了不少。

就像徐州原来也有城墙,很完整。但1928年,当地军阀以“遮挡视线”给拆除了。

而很多的古建筑,更是征收的征收、改建的改建,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山西百姓在保护古建筑上,同样作用很大。

太原是全国第9大古都;大同更是11朝古都,北魏首都,辽金陪都。

从南北朝开始,佛教在山西盛行。佛教建筑大兴建设,当时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管理,大力推行佛教,大力建寺庙、佛塔等。

佛教深入人心,人们会自发地保护这些寺庙建筑,而山西人的“扣”,在保护文物上,也助了一臂之力。

当年乾隆曾说山西人“抠”。但可以理解,相对平原地区,高原地区的物资本就相对匮乏。

“抠”其实也是一种勤俭,一种爱惜东西,不浪费的好习惯。

而这种爱惜东西,让他们对古建筑,也格外上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年代,很多当地百姓,将寺庙等乔装打扮成粮仓,这才躲过了灾难。

大同的善化寺、华严寺,平遥的镇国寺等,无不是这样。

4.没有条件维护

曾经的山西,相比南方地区,经济并不富裕。

盖房子、修房子,都是烧钱的事,古建筑维修,更是花起钱来看不见。

2014年,国家出资了200万,落架大修广仁王庙。

而在古代,虽然历朝历代也修,但山西新建与维修的比例,远低于江南地区。

中国人对盖房子这事,并不像西方人那样,讲究代代相传。

中国人觉得木建筑也是有生命的,和人一样,因为木头是草本,本来也就有出生、生长、衰败、死亡的过程。

相比相对富裕的江南,山西或者更多的不是拆了再建,而是只建不拆,毕竟,拆与建都需要花钱。

而也就是看着少花钱,成就了如今山西众多的古建筑。

总结

中国人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也是一样。

“地上文物看山西”,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如今,中国四座(或三座半)唐代建筑,保存至今,都是不可多得。

南禅寺大殿:782年,在山西五台山,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广仁王庙正殿:831年,在运城市芮城县,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

五台山佛光寺:857年,在山西五台山。它是梁思成口中的“中国第一国宝”,唐代建筑里的代言人,200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天台庵:907年,晚唐风格(也有说法是五代,因此称为半个),体量小,却唐风满满。

百闻不如一见,只有真正看到这几座唐代建筑,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大唐盛世。大唐的辉煌与大气,不只在诗词中,更在实实在在可以见到的建筑里。

虽然后人一直在修缮,可风格没有改变,建筑的屋顶、斗拱、梁架,都还是唐代的味道,也明显与明清建筑不同。

建筑是时间、空间的艺术,只有真正到现场时,才能真正感受!

推荐喜爱古建筑的朋友们,都能去看看,这四座难得的国宝。相信一定会不虚此行!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