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古建筑历史

传统建筑艺术—亭

2024年03月21日

  《辞源》中解释道:“亭子,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亭的基本功能是供人们休憩、观景之用。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亭是一种面积较小、有顶无墙的建筑,不仅是供人们休憩、避雨、纳凉等实用场所,更是园林中常见且至关重要的点景建筑。

  亭的演变

  亭具有非常久远的营造历史,最早始于商代,当时修建在边防要塞用以伺候望敌的军事建筑,称作亭燧。在《国语·周语》中记录了单襄公答周定王时提到:“周制有之曰……国有郊牧,疆有离望……”。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政府把亭扩大到各地,成为维护地方治安的基层组织,《汉书》记载:“亭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逐捕盗贼。”

  魏晋南北朝时代,亭逐渐被驿所取代。然而,即使亭和驿逐渐废弃,民间仍保留着在交通要道修建亭的习俗,用作旅途歇息之用,并且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人们约定十里五里之遥设立一个亭,十里为长亭,五里为短亭。同时,享作为点景建筑,也开始在园林中出现了。

  唐代以后,亭更成了园林中不可缺少的建筑物。宋代记载的亭子更加丰富,建造也更加精巧,宋代的《营造法式》详细地描述了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从此之后,亭的建筑愈加丰富多彩。

  亭的形式

  亭子虽是中国建筑体系中较小的一种建筑类型,但造型丰富生动,灵活多样。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按照平面形态来分

  亭的平面形态通常按照几何形状进行划分,例如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十二边形和圆形等。当然,也存在许多特殊形式,如三角形、五角形,以及一些变形的几何形状,如扁六角、扇面形和海棠形等。

  有些亭子还会将两种形态合并起来使用,例如方胜、双环、三叉形等等。此外,亭的设计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喜好进行创作。总之,亭的平面形态非常多样化,设计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形、功能和情感表达的需求进行创造,展现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二、按照屋顶形式来分

  从立面来看,亭的屋顶形式非常丰富,主要取决于屋顶的设计。攒尖顶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五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圆攒尖、方攒尖和三角攒尖等。此外,还可以根据是否带有正脊进行分类,例如带正脊的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和十字脊,不带正脊的卷棚顶和元宝脊,以及重檐等。

  除此之外,也存在一些形式特别的屋顶,例如在四角攒尖顶的上部做成层层叠起的顶,在四角攒尖顶的下部加入戗脊,变成八角形的屋顶等等。

  三、按照建筑材料来分

  亭的建筑材料也能赋予亭更加独特的特色。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因此采用不同材料建造的亭子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因此大部分亭子也是以木材建造的。亭的柱和梁通常采用木质材料,而屋顶的覆盖则变化多样。比如,在皇家园林中,亭子常使用琉璃瓦铺设,金碧辉煌,体现皇家的威严气派;而在江南园林中,常见的“黛瓦”则展现温婉秀丽、小家碧玉的感觉。

  “亭”的文化内涵

  亭不仅是实用功能的建筑,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情感表达功能。中国亭建筑经过数次的技术改革以及无数前人经验的积累,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构建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亭与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逐渐契合。也在这个漫长过程中,亭建筑与传统审美完成了紧密而又严谨的契合,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倾向。随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持下,传统美学在亭建筑审美中发挥极致。

  亭建筑的美,还体现在亭个体与自然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老子和庄子 “天人合一”哲学意识的熏陶下,我们的建筑文化意识里把亭建筑看作自然环境系统的一种有机构成,同时追求亭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亭子承载了历史的变迁,因此也被赋予了多种不同的情感寓意。其中,一种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是通过借亭抒情来表达作者内心在仕途上的苦闷和离别的伤感。在文学作品中,亭子的意象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人物和其他建筑等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出充满丰富情感和哲理意味的诗意境界。

关于信息

2014-2024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陇ICP备15000073号 设计制作:宏点网络
关闭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