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考古“国家工程”的幕后故事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11-18 阅读:

  今年11月5日,本报第六版刊发通讯《掀起西汉列侯的面纱》,对江西省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进行报道。

  作为近年来我国文物考古领域最重要的两大项目之一(另一个是广州南海一号沉船考古项目),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众多文物考古人员的心血凝聚,也是无数科学研究人员的智慧结晶。

  合力推动考古发掘

  2011年4月15日之后,文物考古人员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周围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并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及其墓园进行重点调查和探查,2012年对车马坑进行了发掘,文物部门对这片墓园的发掘前景做出了慎重而重大的预判。

  “国家文物局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保护与展示工作提出的要求能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考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文物保护水平、代表当今中国第一流的展示水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

  现场文物保护第一、现场安全第一,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取和记录文物信息,为大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提供科学准确的资料,这成为对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展开一系列工作的总思路。

  2015年1月6日,国家文物局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与保护提升到“国家工程”的高度,并从全国调集一流专家组成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指导开展各项工作。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严格遵循考古发掘的科学规范,始终坚持方案预案先行。发掘前由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亲自组织编写各发掘对象的具体方案,并做出详细预案;针对发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文物保护专家们制定各类出土文物特别是有机类文物《现场文物应急处理预案》;为确保文物安全和人身安全,专家们还对墓葬现场文物存放、墓葬本体、墓壁加固、主棺吊运等进行了反复论证,创新了一些从未实践过的保护方法,有效保护了文物安全。近5年来,相关方案预案不少于20份。

  强强联手合作研究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实验室考古间内有一个20平方米大小、采用“低氧气调链技术”对出土重要文物进行保护及修复的低氧工作间,这是文物保护技术的一种新的防护手段。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度重视跨学科合作研究,与全国十余家科研单位展开了合作,强强联手,以保证发掘保护研究的权威和规范。大量新技术被运用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中心对于现场保护状况较差的脆弱质文物和体量较大、器形相对较完整的器物,采用整体套箱提取进行实验室考古的方法,减少提取过程中的破坏,最大程度保证了提取器物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