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拯救徽派建筑

来源:新浪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5-4-16 阅读: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皖南等传统徽州文化地区基层走访发现,虽然成群连片的徽派古建筑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一些偏僻的徽派古村落和单体古建筑受资金等因素制约,保护状况堪忧,生活于其中的群众无力修缮,在徽派古建筑作为收藏品日渐升温的背景下,古民居被偷盗、拆解被贩卖到各地的现象屡见不鲜,专家呼吁应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保护,力争把单体古建筑留在当地实施保护,避免被拆走的命运。

  无力修缮

  本刊记者在皖南等地区走访了解到,有条件的群众大多搬走或重建房屋,仍住在徽派古民居里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多不高。由于无力修缮,相当一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功能性差,居住其中的群众抱怨颇多。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瞻淇村,记者在一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两汪宅”看到,院内木雕十分精美,是典型的徽州古民宅建筑。然而,宅子的外墙体有一道明显的裂纹缝隙,部分墙体整体出现倾斜,不少墙体的外表面白灰脱落,几块砖也早就掉了下来,露出几个洞。在墙的另一面是房间内墙,墙上有非常明显的发黑的雨水渗水痕迹,房内的梁也烂掉了大半,用一根木头柱子顶着没有塌下来。

  “这些年的雨水很多,因为墙歪了,雨水顺着墙都流到了屋里,房屋损坏得很严重,再不修就修不起来了。”“两汪宅”的主人余玉英说,“前年政府给了3000块钱让我们把房子自行修理一下,但这点  儿钱说实话修个猪圈都困难,更不用说修古建筑了。”

   在几户人共同居住的一处普通古民居中,本刊记者顺着狭窄逼仄的楼梯来到五保户村民汪鼎灿在二楼的房间,房间窗户很小,采光很差,虽然是白天,但也必须开灯。屋子里除了一张床和一个柜子没有什么家具,墙上挂着很多农具杂物,十分简陋。他的木头床上铺着塑料布,本刊记者攀爬着梯子看了看,床上头的夹层也铺着塑料布。汪鼎灿说,房子漏得很厉害,他又没钱修,只能这么对付着了。

  汪鼎茂是这座老宅子的户主之一,他情绪激动地说:“这个老宅子太破了,已经不适合人住了。但村里不让拆,说拆就违法,还要把我们抓起来,我们就不敢动了。但是村里总共给三四千块钱,这点钱根本不可能修房子,平时也没人来管这个宅子。”

  被盗普遍

  本刊记者走访中了解到,由于国内文物收藏热不断升温,古徽州民居数量太多,监控安保措施难以全覆盖,被盗情况十分普遍。

  在瞻淇村,60岁的村民吴月仙住在“九世同堂”民居中,该民居是1901年修建的,占地近千平方米,属于瞻淇村古民居,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特点是门楼上“九世同堂”主题的镂空砖雕十分精美。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