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文物保护要守土有责 敢于亮剑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5-11 阅读: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文物保护理应与环境保护一样,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严立法,对破坏零容忍。文保何去何从,法律是基本,更是根本。《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得以继续被坚持。

  然而,坚持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首先要建立在对方针的整体性把握上,尤其是如何认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真正的保护本身就包含利用,真正的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此二者绝非矛盾对立的,更不存在只保不用的问题。对待这个问题,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先生多次论及:“利用是指在充分肯定文物所拥有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基础上,发挥其文化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研究作用。作为限制词,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任何形式的利用,都必须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送审稿》中将“合理利用”单独成章,是否有利于全面贯彻十六字方针,值得进一步商榷。

  现行《文物保护法》对不可移动文物彼此的关系都做了比较清晰明确的规定,如“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国务院核定公布”。相比之下,《送审稿》中对此则观照不够,多有模糊空间。对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送审稿》第十八条仅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一笔带过,那么国保从哪儿产生呢?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改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字面上简约了,但其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的关系却模糊了。

  《送审稿》中另一大争论焦点,就是文物生死权限的下放问题。《送审稿》第二十一条规定:“一般不可移动文物,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因建设工程需要必须迁移、拆除的,应当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将存量最多,面对破坏压力最大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生杀大权下放给到县,是否是对当前主要矛盾的忽视?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文物保护法》开展首次执法检查,检查组在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文物行政部门的仅有四分之一左右,县(市)一级大量文物行政管理职能由文管所、博物馆等事业单位代行,全国文物行政管理人员平均每县不足3人。”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