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古建结构承传竖、风载的情况分析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7-2-8 阅读:

  中国古建绮丽多姿的风韵在国内众多的旅游景点是随处可见,她的风格已远及日本、韩朝,甚至海外各处华人街市。古建重要的特征在于木构的屋盖,不论双坡的硬山、悬山,多坡的歇山、庑殿及至攒尖、重檐,其优美的曲线造型轮廓,配以屋角起翘,纤细线条,轻巧玲珑、朴素典雅。与西方古建相比,给人以柔和雅丽的印象,更多美的享受。

  古建造型轮廓的构造内核是古建的承力结构。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古建的重视是时有倡导,特别是上世纪初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曾做了大量的古建调研实测,而对古建承力结构的受力探讨未能涉及。上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之后以北京古建研究所为主曾在古建结构构造处置细部的调研整理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并形成了系统专著[1]、[9],但在涉及深入到力学理论层面的、古建构件的受力性能方面,则由于古建结构隐含的特殊机理不为当今各类已知明确的结构体系所纳,难以建模,故而一直无人问津。

  从历史角度来推敲、解读古建结构作品的形成特点,可以想象得出,今日保留的古建是古代匠师,师徒沿袭传承、学纳外师技巧、一代接一代吸取经验与教训、逐步改进、通过皇室等大型建筑集中多方经验,形成一段时间的法则,再不断改进发展营造出来的建筑结构作品。对这些作品,从今日技术角度来看,由于当时缺泛科学理论引导,因之不难发现其中存有:材料运用不尽完善、节点处置不够完美恰当的不足之处。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历经上千年传承下来的古建处置手法是出自历代众多的圣哲匠师的终生琢磨、运思献策、集思广益,且经历了历代飓风与地震的考验,不断改进提练出来的当时最精练的精湛技术。

  建于公元1056年的山西应县木塔至今傲然挺立,这有力地说明:中国古建结构的处置手法虽然与当今依据力学理论优化设计的成熟做法不完全符合,但她66米高、四千多吨重,挺立950年的事实,反映了她必然绝对是符合结构力学基本原理能达到强度有余、稳定足够的境地。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建在力学机理上是存在尚未被同业人士可清晰认辩的深藏特殊机理及超越当今的高明之处。

  针对当前现代建筑结构的技术进展,以其具有的力学理论深入、科技手段广泛、用材类广且为大工业生产的综合强势、挤迫古建、湮灭古建单一用材、手工生产效率低下的情况,我们当今国内结构同行应是责无旁贷地投入精力对此项深藏的特殊机理澈底剖析清楚,这样才不愧对圣哲匠师的辛勤劳作,也有利于保护古建并适度发展以对得起后代来者。

  古建结构承传竖、风载的情况分析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