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川康古建筑调查的缘分

来源:网易 作者:网易 更新于:2018-7-19 阅读:

1939年9月26日,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和陈明达四人,早上6点45分冒雨赶到重庆市两路口汽车站。可前往成都的乘客实在太多了,每一辆车都挤得来几乎没有插足之地,他们好不容易才挤上了第三辆车,这是一辆普通货车,后面的货车厢顶简单地搭了一层油布算作车顶,里面蜷缩了三十多个人,塞得满满当当,人简直动弹不得。最糟糕的是,不一会儿又下起倾盆大雨,那层薄薄的油布根本无法抵挡,每一个人最后都成了落汤鸡。破烂的车子和湿漉漉的人,在曲曲折折的公路上摇晃了近12个小时,终于到达内江县城。第二天他们又继续经历颠簸,于下午5点到达成都东门外牛市口车站。

这是营造学社1937年底迁到昆明后发起的川、康古建筑考察中普通的一天,也是他们作为营造学社的最后一次野外考察。1939年9月-1940年2月,他们往返于岷江沿岸、川陕公路沿线、嘉陵江沿岸,跑遍了大半个四川,共调查了四川和当时西康省的31个市、县,从中筛选出重要古建筑、石刻及其他文物107项进行测绘记录。

尽管那时经费不足、交通不便,还有日军对川渝两地的狂轰滥炸,他们仍然无法放下对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进行系统调查的执着。那时大多数人都没有把建筑当作艺术,只是简单地认为无非就是“盖房子”这样的实用技术而已,往往忽略了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出发前,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同事查阅史书、地方志和佛教典籍,根据上面的线索先列出地点目录,然后在野外考察中依照目录进行一一寻访,有时他们还会拜访当地朋友,请他们推荐一些有特色的建筑物。

到达考察地点后,他们先与当地政府官员接洽,然后重点从古建筑实物的勘查测绘着手并参考历史文献、碑刻记载,尤其重视民间流传、工匠经验的收集与访问。在成都时,他们曾借助李伯骦的介绍,认识了杨姓木工和雷姓泥工,和他们一起在文殊院调查当地建筑名词。梁思成甚至还沿途收集了不少四川的民间谚语,记录了厚厚的一本。

西南地区的古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类型丰富多彩,这让来自华北平原的营造学社成员们惊叹不已。梁思成在1945年出版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期的复刊词中这样写道:“其中关于中国建筑工程及艺术特征亦不乏富于趣味及价值的实物。……就建筑艺术方面而言:西南地偏一隅,每一实物,除其时代特征外, 尚有其他地方传统特征,值得注意。”

成都是此行考察的目的地之一,作为一座4500多年城市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都城之一,这里曾经有过不少声名远扬的古建筑,却都因战乱被毁,那些精致的明代木建筑早就化作尘土,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重建。面对这样的情况,营造学社在这里会有着什么样的发现呢?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