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古建筑修复困境 如何留住手艺人?

来源:凤凰网河北综合 作者:凤凰网河北综合 更新于:2019-7-18 阅读:

4月18日,河北省古建所参与的两个项目获“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称号,全国总共有六个项目成功上榜,由此,网络上又掀起了“古建筑保护”的议论热潮。在对古建筑保护的思考中,如何留住古建修复人才,成为当今的一个重点话题。随着现在建筑技术的革新,越来越多古建原材料与修复技术面临甚至已经失传,而随着老一辈的古建修复人才流失,新一代人才供给不足,导致古建修复出现了人才缺口与断层,很多业内人士呼吁:古建保护:留住人才保住“绝活”。

解决户口入编制故宫想尽办法留住人才

故宫古建筑大修现场

早在2016年底,故宫修缮工程就出现了“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将人去艺亡”的报道,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陆续进行过600多项古建筑修缮工程,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档案资料。但是,2010年,故宫古建筑修缮队伍解体,因为古建筑修缮工程在现行的财政管理体系中被视为一般性的土木工程,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造成一系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问题。如此下去,“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将面临“人去艺亡”的严峻局面。

故宫现有木、瓦、油、画、石等各项作业的专业技师大都具有30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专业技能高超,实操经验丰富,但绝大多数已经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仅2016年,修缮技艺部退休的古建技师就有7人。按照有关人事制度规定,他们属于工人身份,不能够返聘工作岗位。

对此,故宫采取了为文物修复者解决北京户口、采取事业编制等各项留住人才的措施,此外,故宫还开辟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建立工匠招募、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官式古建筑修复材料供应基地,制定材料性能标准,为挽救濒临消亡的古建筑营造工艺、装修工艺以及文物修复工艺做出贡献,也为将来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储备新生力量。

政策扶植社会关注让非遗人才走得更宽

其实,“人去艺亡”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北京故宫,在整个古建保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普遍存在,这实际上揭出了我国文保领域能工巧匠匮乏的短板。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共整理挖掘出非遗资源近87万项,其中38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也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然而,目前包括“古建筑营造技艺”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传承人短缺,面对这个问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主任表示,当前一个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国家立法建立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包括认定机制,评定机制,责任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相关法律法规,让非遗传承人有法可依。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