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丨对话古建专家:既要修缮建筑本体,也要保护文化内涵

来源:百家号 作者:北京文博 更新于:2023-4-7 阅读:

王玉伟:第一是规模大,建筑等级高,北京文物建筑总面积位于全国前列;第二是皇家建筑多,王府官式建筑比较多,晚期的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例如恭王府和皇家园林等;第三是北京目前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目前世界文化遗产最集中的城市之一;第四是北京拥有保护状况最好、最完整的古建,相关人员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在上面;第五从管理上来说,北京古建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新京报:这些年,北京市文物保护的重点有何变化?

王玉伟:北京市政府对文物保护的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从2000年开始,每年由市财政拨款1.1亿元,用3年的时间使北京市文物的险情全部得到缓解。2003年,北京市又启动“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大批的古建筑因此得到修缮。随后,北京市又实施中远期保护计划,古建保护进入了良性循环。近十年来,北京市的文物保护体制不断完善,保护重心逐渐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

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

新京报:请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预防性保护”?

张涛:针对古建筑倒塌或存在肉眼可见病害的修缮,属于“抢救性保护”。而“预防性保护”会将所有的文物纳入预防性保护体系,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处理。这种提前的保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将严重的病害扼杀在摇篮里,减少建筑落架大修、调顶大修等情况。目前,“预防性保护”已在全国先进保护地区进行推广与应用,北京市走在了全国领先行列。

新京报:“预防性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张涛:在保护古建方面,我们秉承三个原则。一是长期坚持。古建的检测保护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需要经过多年的检测数据,才能发现古建的病害变化趋势。二是使用无损或者微损检测。如果使用的检测手段伤害到文物本体,那是绝对禁止的。三是对于周围的环境和人员不能有害。我们在筛选检测设备时,会考虑到周围的游客等,不使用有害的检测方法。

新京报:在保护过程中,会不会借助一些新科技?

张涛:近些年,北京市古建保护技术突飞猛进。以往工作人员只能通过肉眼判断古建情况,看不见建筑内部的缺陷,因此存在安全隐患会造成突发危险。例如,老工匠只能用锤子敲击,来判断木柱、木梁内部的糟朽与虫蛀情况,但容易存在漏敲、无法知道具体糟朽面积等问题。

而“预防性保护”会引进大量先进的科学仪器作为支撑,例如微钻阻力仪、应力波、雷达、红外热成像仪等仪器,可以将古建筑的病害程度量化、病态勘查精准化。例如,使用微钻阻力仪,类似于将一根针从古建本体探进去穿过,最后通过仪器呈现的图谱,就能看出木构件里的糟朽面积占比,直接算出有效截面积。随后,工作人员可以判断古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病害判断效率因此提升了很多。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