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跨越体制,民营机构参与古籍修复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4-7 阅读:

  3月30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传习所在成都揭牌,这也是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考核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家民营修复机构传习所。 在日前公布的提交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中,“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是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之一,这预示着古籍修复事业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将传习所设在一家民营修复机构有何示范意义?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修复事业有何困难?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跨越体制关系,带动社会人才传承古籍修复技艺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公藏单位拥有古籍总量超过5000万册,需要修复的古籍约1500万册。中华古籍保护计划2007年开始实施时,国内古籍修复师不足100人。以四川省图书馆为例,该馆现存古籍近75万册,而古籍修复师只有4位,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国有机构编制不足的前提下,近年来,不少民营修复机构逐渐填补了行业空白。

  8年时间里,从当初的几个人的小队伍成长为30多人的专业修复队;在广汉和成都建立了两个总占地面积近500平方米的修复基地;10多家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大专院校等成为中心的合作单位;修复古籍8000多册……即便是民营修复机构的佼佼者,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走过的8年历程也无比艰难。在揭牌仪式上,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主任彭德泉几度落泪,“看到堆在角落的古籍我痛心啊!修复它们迫在眉睫。”

  面对一边是数量巨大的省市图书馆、博物馆大量亟待修复的文物,一边是行业人才难以为继的难题,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条件成熟的地方附设传习所的用意正在于此,通过以师带徒的传统方式,传习所可以跨越体制关系,带动社会人才传承古籍修复技艺。

  著名古籍修复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当天被聘为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传习所导师。“有别于常规的培训班式教育,传习所采用以师带徒的方式,徒弟不仅要学习古籍修复技术,更要学习师傅的工作习惯,从而能够完整地传承古籍修复技艺。”杜伟生透露,自己目前已有30余名徒弟,虽然肩上任务很重,但一定全力将技艺传承给后代。

  国有机构牵手民企,合作价值日益突显

  在过去的8年里,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得益于成都博物院为其提供的免费场地,以及相应的办公用品、修复设备等资源,让这个曾偏居广汉一隅的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有机会来到成都,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双方在纸质文物修复方面建立起了合作共赢的局面,也开启了古籍修复民营机构牵手国有单位的新做法。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