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跨越体制,民营机构参与古籍修复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佚名 更新于:2016-4-7 阅读:

  成都博物院院长、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回顾8年前的合作感慨万千,他反复提到“对祖先和民族的态度”“家园精神”等话题,用以表达对古籍修复事业的敬意和焦灼。10多年前在法国看到的文物修复现场至今仍历历在目,对比国内省级以下的图书馆、博物馆在纸质文物保护方面的不足,面对那些糟朽不堪的纸本,王毅忧心如焚。在偶然得知一群有志于投身古籍修复的图书馆人士创立了一支民间队伍的时候,王毅毅然加入其中,为他们提供发展壮大所需的各种支持,与此同时,成都博物院的纸质文物修复也得到了相应的人力和技术支撑。

  示范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有单位开始尝试这种与民企联手的合作机制。四川博物院、自贡市图书馆、西华大学等文化系统和高校陆续与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达成了项目合作,包括绵阳、都江堰等在内的多个地区抛出橄榄枝,希望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能在当地建立分中心。在专家看来,国有与民企真正意义上的联手还在于合作双方的深度融合,如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开发等。

  整合资源,扩充力量

  记者了解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建立16所传习所里,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传习所是唯一一个民营单位。 “此次将传习所设在一家民营修复机构,是我国古籍修复进程中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将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古籍修复事业之中。”据张志清介绍,为了整合民间资源,早在去年1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就在北京宣布成立。协会由全国古籍收藏、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等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相关机构以及个人自愿组成,目前已有会员124人。一年来,协会不断向文化行政部门反映古籍保护行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利益诉求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自下而上参与古籍保护工作。

  此外,据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向华全介绍,近年来,四川也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古籍保护事业发展,全省有236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7个古籍收藏单位成为国家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未来四川还将采取政府购买的形式,丰富对古籍保护的方式,加大对古籍保护的投入力度。

  另外,彭德泉认为,国家在古籍修复方面的相关立法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备,行业主管部门对民间古籍修复机构的管理也不尽完善,希望在古籍修复方面有更多社会机构参与。

12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