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揭秘故宫古建保护那些事儿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中国日报网 更新于:2019-9-19 阅读:

此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故宫发生了一件“大事”——午门角亭遭到了雷击,这已经是6年以来故宫第二次遭到雷击了。当时的文化事业管理局高度重视这件事,指出必须要研究设计古建筑的防雷装置,解决防雷的问题。

防雷装置的设计——这个重大的任务就落到了于倬云的身上,他立即请来北京建筑设计院的老同学王时煦,与故宫的同事们一起研究。由于国内没有古建安装现代防雷设施的先例,他们决定学习日本和苏联的做法——在古建筑上安装避雷针。“当时国民经济刚刚恢复,设计方案既要做到避雷,又要做到多快好省,同时还要考虑到对古建筑外观的影响。”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组设计出了适应不同建筑类型的防雷装置,并在中轴线较为高大的古建筑上安装。“1957年,故宫的第一批高大、突出的建筑物被安装上了避雷设施。”从资料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在屋脊正吻、卷棚屋顶等位置安装避雷针的情形,特别是一张鎏金宝顶与避雷针相结合的照片,看上去十分巧妙、协调。

“实践证明,这些设备有效减少了建筑因遭受直接雷击而受损的情况。它的意义在于开启了我国古建筑防雷的先河。”谢安平介绍,1985年开始,故宫与中科院电工所合作,对防雷设施进行改造和增补。“直到现在,故宫古建筑的防雷设施还在不断更新。”

古建测绘图时有“新发现”

许多关注北京历史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40年代由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谋划、建筑师张镈主持完成了中轴线测绘活动。这次测绘从1941年开始,整整历时4年,测绘者在战乱中绘制了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的北京城中轴线主要古建筑实测图,共704幅,规模空前。上世纪60年代,国家将654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图纸中的355幅图纸拨给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些图纸绘制的都是紫禁城建筑。“对于故宫文物建筑保护,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一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80年代,故宫对院内古建筑的测绘一直都是在延续这项工作。”

“上世纪40年代对于故宫古建筑的测绘,除了中轴线以外,没有更多的系统测绘。于是,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故宫又重新开启了建筑的测绘工作,其间就发现了许多此前不为人知的轶事。”谢安平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当年钟粹宫的测绘图,“这张图里就有当年的一大‘意外发现’。”谢安平告诉记者,许多建筑此前没有进行过详细测绘。位于东六宫最东北角的钟粹宫正是这样一座古建筑。由于钟粹宫建筑保存完好,不论是建筑细部,还是彩画做法,都属于清晚期的风格。多少年来,故宫的工作人员一直把它当成是一座清代修建的宫殿建筑。“这次测绘,工作人员钻进屋顶,发现其中的木构件十分完整,节点处理非常简洁、漂亮,风格不似清代建筑。时任古建部门设计组组长的于倬云被大家请去进行鉴定。经过仔细的验证,最后确定钟粹宫的主体为明构。”

123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