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山西民居建筑——三晋大地上的明珠

来源:太原道 作者:王金平 更新于:2020-9-17 阅读:

3、砖瓦房

所谓砖瓦房是指“凡墙壁皆以砖石,上覆以瓦,梁柱窗栈而外,无用竹木者。土石价省于木,故作室者木工少而土石之工多”。这种房屋多为硬山式屋顶,前后用砖砌筑,留出窗格门洞。也有一些地方为防雨水,采用悬山式屋顶,屋脊为干扣一层砖再交错扣瓦的皮条脊形式。山西的砖瓦房集中在两类地区,一类为砖瓦价格低廉之地,如晋北的保德州、宁武府等地区,该区经过历代屯垦,森林资料短缺,一木难求,而砖石却价格低廉,乡民就地取材,利用砖瓦造房。另一类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晋中、晋南及晋东南地区,在这里乡民甚至以砖造楼,如在祁县“民居多以砖为楼房”,而晋南及晋东南的御楼甚至高达五层。忻州等地的砖瓦房是高脊“一出水”房屋,坡度较大,造型优美,山西尤以代县、繁峙的砖瓦房最为讲究。

4、砖木房

在山西,砖木结构的民居,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木材,或较为富庶的晋中、晋南、晋东南等地区。民国《沁源县志》载:“本县木料不缺,所住房舍率多构木为之”。这些地区的民居,多为双出水硬山式二层楼房,楼上较低矮,只作贮藏物品、粮食之用,也不专设楼梯,只有移动式木梯供上下。一些有钱人家的砖木结构楼房则不同,二层也能住人,楼前出厦立柱,楼梯、勾栏一应俱全。

5、平顶房

平顶房前低后高,老百姓称之为“一出水”。前面采用木柱式,满面开窗,采光较好;屋顶用碱地淤土与麦秸和泥抹成,利用泥的下渗特点将干裂的缝子自然淤合,逢雨不漏。隔二、三年再抹一次。这种结构的房屋,主要集中在太原附近,每当五谷丰登,屋顶便成了晒场,五谷杂粮将屋顶装饰的色彩斑斓,秋韵盎然。

6、土木房

土木房是指承重结构为梁、柱、板组成的木结构体系,围护结构使用土坯或夯土墙等生土材料的房屋。这种形式的房屋在山西分布较广,晋北、晋南、晋东南等地区都有遗留。这种房屋成本较低,利用生土热惰性好的特点,获得冬暖夏凉的效果,所以也为当地乡民喜闻乐见。

7、茅草房

居住茅草房多代表一般贫民阶层,在古代较为普遍。山西茅草房主要以山区为居多,集中于晋东、晋东南的太行山区。这里雨水相对较多,适宜茅草生长,取材方便。山区生活疾苦,居住条件恶劣,居民就地取材建造茅草房,也是为生活所迫。正所谓“地瘠民力本,茅檐历历见”。太行山区土地资源有限,茅草房民居多在三家村式的散居型聚落中出现。

三、城镇居住模式

山西城镇中的居民区,在东魏、北齐之前,以“里”相称,从东魏、北齐邺南城起,主要以“坊”相称。唐以前里坊为封闭形,从宋代起,己完全成为开放形。尽管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城镇居住区的性质有差异,但形态并无太大变化,一直呈方块式的居住单元。这种居住区是由纵横交错的街巷分割的,由于街道端直,并与城墙平行,它的形状也多为方形或矩形,圆形较为罕见。在方块居住区内,又由许多小街巷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小方块。太原城的坊,先由“十”字街分割,再由“十”字街分割成16个小方块,居民在每个小方块内划分大小不同的院落,临街开门。院落的形状也多为方形或矩形。城内的四合院,也就是方形或矩形的居住单元。地方城镇的居住区虽不如大城市整齐,但形态大体一致。由此可见,山西城镇中的居住单元,形态单一,具有稳定性。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