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走进至公堂—甘肃重塑百年科举场所

来源: 作者: 更新于:2015-5-22 阅读:

走进记忆中的至公堂系列报道之三

旧时,由于受经济和交通的制约,许多学子们无法实现自己的寒窗梦。但科举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士子们的前程。在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的甘肃举院里,从光绪元年到29年共选取了681名举人,赴京会试,至光绪30年共考中进士116名。这些知识分子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永载史册。今天,请看看他们的故事。

公车上书61名甘肃举人

公元1880年,出生于甘肃秦安县的安维峻中为进士,时年已经26岁的他,选翰林院庶士,39岁任福建道监察御。这个性情耿直,不阿权贵的小伙子被左宗棠看中,新建举院第一次乡试时,思贤若渴的左宗棠以监临身份入闱,在至公堂监察考试时曾在月光下散步,还为安维峻仰天默祷。

安维峻成为第一名解元时,左宗棠欣然大笑,为自己的眼力,更为至公堂有这样的才子而感到欣慰。后来在左宗棠和老师吴可读的教诲下,安维峻不负众望,成为名震清廷的国家栋梁。

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倭法》。安维峻之上疏声震京都,却因言获罪,被革职发配张家口军台。京城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总纂有《甘肃新通志》(100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讨集》等5部。

我们知道,19世纪末的中国,朝野动荡,人心惶惶。起于1894年的甲午战争尚未结束,在京参加进士选拔会试的举子们,心头都笼罩着阴云。当他们听到清廷主和派首领慈禧太后派往日本求和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群情激愤,立即进行了请愿活动。这就是“公车上书”活动,来自全国有十六省的应试举人603人在上面签了名。

实际上,早在这前一年,正在福建道监察御任上的安维峻在短短六个月时间里,就上呈有关甲午战争的奏疏41份。“公车上书”事件中,甘肃有61名举人联名上书。甘肃知识分子这种大无畏精神,这种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因为这个不屈不挠的抗争而永载史册。

蜡烛耽误了状元路

民间传说中与状元失之交臂的是秦霖熙,是甘肃举院中考中的举人,后来他到北京参加会试时,以出众的才学考上了进士,又参加了保和殿的殿试。当时主考官知道秦霖熙才华出众,加之左宗棠主持陕甘政局,甘肃举院又是左宗棠所修。朝廷试图让甘肃人考中状元,为左宗棠培育人才增辉,当时就叮嘱秦霖熙最后一位交卷。但由于太和殿内光线不好,秦霖熙点燃随身所带的蜡烛,观看试卷。结果蜡烛倒了,污染了试卷,犯了科场规矩。最后只好拿着卷子退了出来,甘肃失去了一个能够考中状元的机会。后来这个秦霖熙一直研究医学,走上了“不为良相愿为良臣”的人生道路。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