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x35px;
1600x235px;

匠心之中国建筑——中国古建筑中的形式美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更新于:2020-6-11 阅读:

中国古建筑

中国建筑的模数制集中反映在《营造法式》中“以材为祖”这一句话上,即结构中的许多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材”在宋代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指的是设计时选用的作为制约全建筑主要尺寸的木构件的等级;

其二指的是以反映该等级的标准断面的木构杆件;

其三,以该标准断面杆件为基础的木构构件。

用材等级的提高意味着高等级建筑中的梁柱等构件更粗壮,安全度更高。

中国古代建筑的模数制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为礼制所要求的等级制服务,通过提高材等加大重要建筑的安全系数来提高建筑等级。

中国古代模数制的第二个特点是为设计和施工者保留了充分的灵活性,这主要反映在对构件断面作出规定,而对构件长度不作规定或很少规定。

在这种模数制的定位下,虽然后世对宋代柱高不越间广有所变通和突破,但与西方古典建筑柱廊中强调立面构图中的竖向矩形迥然异趣,大量中国古典建筑立面,尤其是廊立面较多强调的是横向的矩形。因而在总体上中国古典建筑强调的是水平感,即使少量的楼阁及佛塔、经幢等,也因其结构原型为中国古代的木构层叠式或模拟与表现这种结构形式上多重水平线的外观,因而也大大弱化了这些垂直式建筑的竖向的意味,显示了中国建筑文化在总体上立足于此生此世的实践理性精神。

木构的框架体系虽然可以通过榫卯节点及构件的变形来抵抗包括地震、台风等巨大外力,具有“墙倒屋不坍”的优点,但结构在受外力作用后如何维持纵向和横向的稳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早期木结构中存在着不少斜向构件,除斜昂、叉手、托脚等之外,在殿阁等高规格的建筑作法中有交叉的或三角形的斜向杆件,如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之平梁与叉手、佛光寺文殊殿的桁架式托架梁、天津萷县独乐寺观音阁暗层中的斜撑及山西朔州崇福寺等殿宇中外墙柱间的和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草架上的剪刀撑等,它们与侧脚做法一道都较好地起到了结构稳定的作用。

中国古建筑

山东嘉祥的汉画像石上有伏羲持矩、女娲持规的像,他们手持的工具以及画像所反映的至迟起始于新石器时代的思想,可以作为中国建筑文化之源,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础,并规定性地创造了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建筑文明。

数千年来,地球上勃发过多种耀眼的古代文明及其建筑作品,然而少有像在华夏大地上中国的建筑文明那样,以稳定的形态绵延数千年并影响了东亚各国的建筑发展。其生命力所在,除了前述诸方面之外,兼容并蓄亦为其属性。中国的一统只是政治上的,而在文化上,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从来不曾一统,从来不曾只有一种亘古不变的文化。前述诸种观念形态,就总体而言,给予了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及其先民以重大影响。

1234

上篇:

下篇: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连城铝业大厦16楼   电话:0931-2216666    邮编:730030

© 2014-2023TGVISION. All Right Reserved. 陇ICP备15000073号 版权所有 甘肃古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icon甘公网安备 62292302000106号